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河南永城:一座煤城的“绿色崛起”

2020-01-29 11:136147670中国矿业报

黑乌乌的路面,灰蒙蒙的天空,是人们对煤炭城市的普遍印象。然而在河南永城,这样的印象被彻底颠覆。

近年来,永城市在做大做强黑色煤炭产业的同时,更不忘绿色生态建设,城市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完全不见了煤城的模样。记者了解到,永城市已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永城煤炭资源丰富,地下储煤面积1328平方千米,煤炭资源储量63.9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近年来,永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争创河南省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倾力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的“永城样板”。主要做法是:

一是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推动,提速绿色矿山建设。为规范和指导绿色矿山建设,2017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制订了《河南省加快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方案》,从矿业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设计、约束机制建立、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统一部署。按照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要求,永城市制订实施了《永城市加快建设绿色矿山工作方案》和《永城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今年年初,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专门又抽派170名专家组成服务团,对永城市的矿山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为永城市解决了绿色矿山“建什么”、“怎么建”等关键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永城市绿色矿山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二是多方联动,政企合作统筹推进。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永城市建立了“政府统筹、部门实施、企业主建、问题磋商”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规划落实和监督约束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传导压力,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促使全市矿山企业提升站位,将绿色矿山建设提升到“发展生命线”的高度,重大问题及时磋商,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促进矿地和谐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了矿地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是典型带动,高质量建设绿色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内容覆盖面广,为突出亮点特色,确定了“一矿一典型”、“矿矿出精彩”的目标定位,拉高标准建设。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矿山科学开采水平不断提高,无煤柱开采技术实现资源回采率的大幅提高,矿区环境持续优化,节能减排实现了矿井水零排放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矿山智能化管理建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矿山企业在比学赶超中,加快推进绿色矿山高质量建设。

四是因地制宜,产业化治理矿区环境。在农业主产区,采取“复垦耕地+居住用地+鱼塘+高效生态农业用地”模式,打破了乡村组界,统一规划、集中流转,先后建成陈四楼煤矿张大庄、城郊煤矿刘岗、新庄煤矿黄水寨等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主城区周边,创新开展“景观治理”模式,将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日月湖景区,目前正在争创国家5A级景区。结合塌陷区综合治理,永城市打造了“两湖四带一湿地28公园”的城区生态圈。通过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拆旧复耕、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有机结合,不仅拓宽了资金筹措渠道,还实现了多方共赢,恢复治理采煤沉陷区6.5万亩,有效保护耕地1.4万亩,新增建设用地5600多亩,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高达95%以上。

五是多方共赢,品牌化引领绿色发展。矿业产业持续做强。突出招商选资实效,全力引进“三高四化”型工业项目。持续实施“三大改造”,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闽源钢铁综合技改、合原智能制造、年产20万吨乙二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钢铁、煤化工产业基地。群众利益有效保障。建立健全群众利益保障与补偿机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安置社区,对群众兑现政策、集中安置,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投资2.3亿元建设的蓝色港湾社区、投资1.8亿元建设的民生花苑社区等现代化安置社区相继投入使用,塌陷区群众由“农民”变“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效益凸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将各类采煤沉陷区、废弃矿山建设成为生态涵养功能区、环境优美风景区、高效农业标杆区,开创了绿色发展新局面。废弃资源有效利用。先后建成开控水务、神火集团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龙宇煤化工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日处理中水8万立方米,处理后的矿井水全部作为工业用水,实现了“零排放”。神火瓦斯发电项目年发电650万度,减少瓦斯排放282万立方米。□

网站编辑:宫莉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极端大气河事件将随温度线性增长
7月1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首次利用涡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对未来增暖情境下极端大气河事件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在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全球变暖下的极端大气河事件》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0评论2023-07-04537

覆盖2700家,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据库上线
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三方发起共建的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据库正式上线。数据库收录了2022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覆盖的约2700家环保公益组织的相关信息,如组织信息(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类型、成立日期、工作领域首选项、工作领域次选议题、工作手法、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等。参与首年调研执行的34家枢纽组织将成为数据维护员,共同建设、管理、维护这一环保公益行业基础设施。

0评论2023-07-04512

黄江:完善雨污分流改造,确保零污水入河
6月以来,黄江生态环境分局对龙见田水沿河企业、板湖河沿河餐饮店逐一排查污染源,完善企业雨污分流改造,确保零污水直排入河。

0评论2023-07-03525

贵州省黔南州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15号) 精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0评论2023-06-29571

4.0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陕西水环境综合治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我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4.05亿元,资金量比去年增加超过10%,在去年突破3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0评论2023-06-29648

焦化行业将开启超低排放“大改造” 焦企产能优化忙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于6月28日截止。焦化行业将进行超低排放“大改造”。

0评论2023-06-29560

垃圾分类既要多管齐下也要久久为功
会说话的垃圾分类机器人、装载芯片的垃圾桶、AI图像十秒识别厨余垃圾……日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走进城市云脑平台、静脉产业园等地,点赞西海岸新区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的好经验与好做法。

0评论2023-06-28592

内蒙古乌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让大气污染无处遁形
小到公园小区、大到全市范围的空气质量状况均可“一屏所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乌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监测中心,自治区首个“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大气监测平台的强大功能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平台既可以全方位实时监测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又能分析研判、预警预报、指挥调度大气环境问题,为乌海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手段。

0评论2023-06-28516

开封市市长李湘豫就推进惠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场办公
6月25日,开封市市长李湘豫来到惠济河畔,就推进惠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场办公。他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惠济河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开封。

0评论2023-06-28511